聚焦巴蜀文化“馆+书”!国家级文化论坛在蓉“开讲”
11月11日,中国地方志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论坛《华阳国志》与古蜀文化分论坛在成都崇州举办。论坛紧扣《华阳国志》与古蜀文化核心议题,推出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,助力构建古蜀文明研究的学术体系;搭建学术研究与文旅产业的对接桥梁,将典籍研究成果转化为文旅产品、文创IP和
11月11日,中国地方志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论坛《华阳国志》与古蜀文化分论坛在成都崇州举办。论坛紧扣《华阳国志》与古蜀文化核心议题,推出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,助力构建古蜀文明研究的学术体系;搭建学术研究与文旅产业的对接桥梁,将典籍研究成果转化为文旅产品、文创IP和
11月12日,成都市60名女新闻工作者代表赴崇州开展“践行‘四力’ 走基层”实践活动,深入崇州采访体验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的新实践,以初心赴使命,用专业赴时代,在交流中凝聚讲好成都故事、助力城市发展的巾帼力量。
1986年四川广汉挖出三星堆那堆青铜器时,有个眼睛竖着长的面具让专家们犯了难。翻遍资料最后在东晋人写的《华阳国志》里找到句“蜀侯蚕丛,其目纵”,才给这青铜脸儿起了“纵目面具”的名字。这事听起来挺合理,可争议从那会儿就开始了。
江原者,江之源也,这座浸润在文井江怀抱中的川西古城因位于岷江上游而得名。千百年来,古人皆以岷江为长江之正源,至明代徐霞客亲访金沙江方得辨明真相。今天,我们知道,岷江固非长江之源,而崇州更非江源所在;但是,崇州人常璩所撰写的《华阳国志》之于中国传统方志,却如大吕
座谈会上,专家学者们围绕“《华阳国志》的当代价值”“方志文化如何助力城市品牌塑造” 等展开深度研讨,为崇州乃至四川的文化旅游发展提供了前瞻性的思路。
千年古蜀文明与数字科技碰撞交融,方志鼻祖常璩的治史精神在其诞生地焕发新生。2025年9月28日,国内首家以《华阳国志》为核心的文化主题展馆——华阳国志馆在四川崇州街子古镇正式开馆。
一般历史研究的书写往往会有一种习惯性的心态,喜欢用“自古以来”“由来已久”“向来悠久”的话语,或者可以说地方历史学者倾注了乡土情感后在这点上显得更加突出。其实,在不同的自然环境、不同的技术条件下,一种历史现象往往并不可能自古以来就是突出的。
2025年7月,中国地方志工作办公室批复同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论坛“《华阳国志》与古蜀文化”分论坛在四川省崇州市举办。为做好论坛筹备工作,9月18日,成都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党组书记、主任马海军带队赴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专题汇报。省地方志办党组书记、主任陈建春参
去年以来,我开始对重庆的历史文化有了兴趣,常常读一些这方面的书籍资料,我发现很多文章在介绍重庆的历史文化时,都会写道:据《华阳国志》记载……由此我对《华阳国志》这本书充满了好奇,觉得自己应该找来读一读。